请收下这份清迈私人旅行清单

2024-12-01 00:33: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请收下这份清迈私人旅行清单从曼谷到清迈,从热闹繁华都市过渡到泰北山区,被过滤掉的还有一份嘈杂与浮躁。慢速——是清迈给我的第一印象。

  和曼谷相比,清迈是小而美的。从古城到机场,仅有二十分钟车程。去宁曼路、素贴山也只需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清迈虽小,想要玩透却不是一、两日就能达成的。许多游客来清迈会选择在古城逗留两天,然后朝附近的山地与森林迈进:因他农山国家公园、清莱、拜县等都是周边的热门景点。全部游览一遍,至少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

  这次我在清迈只计划了四天行程,属于初次到访,“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不过就此也收获了一份私人的清迈旅行清单。从清迈古城到宁曼路以及湄平河沿岸,这些地方聚集了小城时髦的小店。尤其是由护城河所环拥的清迈古城内,古老建筑内开设了许多生活方式的店铺,从古城地标塔佩门,到契迪龙寺,再到帕辛寺,一路漫步,让给我享受清迈的慢速生活步调。

  此外,清迈是咖啡之城、寺庙之城,也是禅修与修养身心之地。超过1000家咖啡馆,600多间寺庙阡陌纵横隐匿于城中。在清迈,你可以体验瑜伽或事灵修冥想课程。古城内许多民宿都设有瑜伽课,街上也有不少瑜伽馆与泰拳馆。个人觉得,清迈是一座热爱生活的“慢城“。

  虽然没有时间体验瑜伽,修行和冥想,但漫步老城、去到古老寺庙、打卡本地咖啡馆、吃到米其林推荐的餐厅、沉浸于清迈大学的自然湖景,都让我获得了无限快慰。在此,我要把这份私人的快乐一起分享给大家:

  第一次造访清迈,我肯定要去“朝拜“清迈知名的精品咖啡品牌GRAPH。在宁曼1号购物商场(ONE NIMMAN)的GRAPH早已成为了本地人和游客热衷打卡的咖啡馆。

  和传统咖啡馆不同,诞生于2009年的GRAPH选择的“赛道“是擅长研发咖啡特调。GRAPH的创办者是理工科出生,精于研究咖啡饮品的配比,所以将GRAPH形容为精品咖啡界的“特调大师”不足为过。

  翻看这家GRAPH的菜单,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不同口味搭配和碰撞的特调咖啡,以及在视觉上吸引人心的咖啡饮品,让人觉得GRAPH出品的咖啡饮品更像是一杯又一杯的“鸡尾酒”。

  据说,当年上海咖啡品牌O.P.S主理人也因为喝了GRAPH的特调咖啡,被感动,创作灵感迸发,醉心研发O.P.S Cafe颇具创意的现代咖啡饮品。

  无论GRAPH的特调咖啡是如何“炫目”,如何制造口味的惊喜,坐在这家颇具工业风的咖啡馆里,你会觉得清迈的是如此的多元和繁盛,这本身就让热爱咖啡的我非常兴奋。

  喝完特调咖啡,可以买点GRAPH的周边设计产品,比如棒球帽,挂耳咖啡等等,作为旅行手信带走。GRAPH通过咖啡,传递着一种清迈式的舒适又自洽的生活理念。

  在世界咖啡拉花大赛夺魁后,Roast8ry被邀请到世界各地开设Pop Up咖啡店。这次专程来清迈,追本溯源Roast8ry的发源地,也有朝圣之意了。

  Roast8ry这间门店是一栋两层的白色建筑,楼下卖咖啡与咖啡豆等周边产品,二楼则是烘豆的工坊。

  坐在户外区域,阳光下点了一杯“销冠”拉花拿铁。拉花图案确实好看,真是咖啡拉花界的“花魁”了。

  也许是游客太多,这家Roast8ry经常一座难求,收钱的工作人员告知不接受信用卡,只收现金。大家记得带好现金去体验哦!除了这家位于宁曼1号附近的Roast8ry,在附近不远的街区,还可以找到一家水泥灰为主色调的Roast8ry新店。这家人多,就移步去新店吧。

  除了美味法甜,店内也售卖咖啡和自制果酱。这款阿芙佳朵真是惊艳,细滑冰激凌配合浓缩咖啡,适合刚刚从清迈艳阳下走进SARUDA Finest Pastry的我。

  店内的几款咖啡豆各具特色,拉花完成度也很高。选了一款抹茶味的提拉米苏,甜度柔和,抹茶味浓郁,甜品的呈现也非常精致。用它搭配拿铁,非常可口。

  我一边品尝法甜,一边看着对门Roast8ry展露的热闹和活力,深感清迈真的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城市。

  寻找TWENTY MAR的过程,教会我在清迈游走不宜大步流星,不然很容易错过一些有趣的空间。在人来人往的老城街道上,这间咖啡馆显得十分不起眼。

  走进TWENTY MAR,咖啡师一头长发,又酷又专注。TWENTY MAR的美式、拿铁、 dirty等,出品都很用心。

  在十几平的咖啡店内,收藏了不少书籍、摆件与唱片。百叶窗隔开户外阳光与行人,让这家咖啡店变成一处咖啡爱好者的沙龙。和专注的咖啡师相呼应的是咖啡友对于咖啡的一份热爱之心。

  参观完了塔佩门,和位于老城的Raming Tea HouseSiamCeladon不期而遇。让我收获了别样的咖啡与茶饮体验。

  2004年,知名艺术收藏家、青瓷设计师Daeng Wangwiwat将这座兰纳时代、具有殖民风格的柚木结构老宅进行了装修,最后以精致“茶室”的面貌和大家见面。走进Raming Tea House Siam Celadon,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青瓷作品,充满艺术氛围和生活气息。

  穿过青瓷、木器与器皿店,阳光已从中庭投射下来。一座拥有茂盛热带植物的户外庭院出现在眼前。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或者品茗,都让人心情愉悦,也让我置身于清迈的历史和文化中。

  环顾四周,芭蕉、棕榈,还有攀援于粗大树木上的藤蔓,绿意盎然。围绕青石板路的座位,旖旎可爱。我特别喜欢店主用青瓷装饰的院墙,恬静而美好。

  清迈的与众不同,就藏在如Raming Tea House Siam Celadon这样的隐世小店里。本该属于秘境丛林,却与市井生活交织在了一起。

  在清迈,吃了很多颇具泰国北部风味的菜肴。在清迈闲逛,亦发现许多获得米其林推荐的餐厅,分享两家:

  获得米其林推荐的Kiti Panit首先吸引我的是餐厅所在的老宅。餐厅主人将一栋1880年代的华人旧宅打造成了时髦餐厅,让人喜爱。

  走进KitiPanit,旧时老宅的风貌依然被保存完好。店内陈列了老宅主人曾经的生活用具,包括烟斗等,它们带来时光倒流的效果。墙上的老照片述说着这栋华丽大宅的历史,妍丽的墙纸为KitiPanit带来了一份娇媚时尚的气息。二楼的用餐区域,更有“中国风”的灯笼作为装饰,在夜色中,带来妖冶情致。

  KitiPanit以泰国北部兰纳时代的料理为创作基石,结合fusion手法,为传统泰北菜肴带来了现代口感。我在餐厅官方IG(@kitipanit)预定了午市位子,和晚间相比,客流量会少很多。

  前菜的炸猪皮与蔬菜拼盘,汇集了当地的时令蔬菜,一些长相怪异的热带野菜此前从未见过,味道和口感却十分新奇。另一道前菜是猪肉丸子汤,餐厅将肉丸打得非常滑嫩细腻,配上本地的香菜,开胃又清新。

  主菜我点了一份传统的泰北咖喱面配鸡腿,另外还有一道红烩鸭腿。两道菜都是经典的泰北招牌菜,但在Kiti Panit创新演绎下,更增添了一份西洋风味。我猜测厨师有借鉴红酒炖牛肉的做法,让两道主菜的酱香味更浓厚。

  Kiti Panit的用餐体验属于精致又时髦的,有点fine dining的意思了。不过清迈的迷人之处就是,一切都可以丰俭由人,比如我们还吃了平价的米其林推荐餐厅。

  在宁曼路附近的Huen Muan Jai是一家连续几年获米其林推荐的餐厅,也是此次旅行中我品尝到的一家价格亲民的泰北餐厅。

  餐厅本身由一座木结构的房屋组成,或许因为生意火爆,回廊与院子也摆设了餐桌。Huen Muan Jai没有奢华装饰,在院子里种满各种植物,充满生机,也十分符合它亲民的定位。

  点了四道菜:由猪肉碎搭配猪血和野菜拼盘的泰北肉沫、香酥排骨、蔬菜杂烩,还有一道猪肉蔬菜酸汤。这些泰北美食与曼谷的风味有很大不同,食材上减少了海鲜的比重,也没有用到香茅等印象中泰国菜必不可少的香草。取而代之的是,清迈周边山林里的各种野菜和调味料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从口味上来说,在Huen Muan Jai吃到的泰北菜,更像云南或四川的家常风味。从酸辣主导变为咸鲜口味,仿佛拉近了清迈与家乡的距离。

  除了我品尝的这几道菜,红宝石鱼、蚂蚁蛋炒鸡蛋、泰北咖喱面、脆皮五花肉等也是Huen Muan Jai的招牌菜式,大家可以试试。餐厅还拥有不错的性价比。一餐下来,我们两个人的花费在500泰铢左右,人均50元人民币就能解锁一家米其林推荐餐厅,十分划算。

  宁曼路附近有许多安静的小街道,同时也是年轻人汇集的街区,藏有不少值得一试的餐厅,这间SS1254372 Cafe 就是其中之一。

  餐厅主营西式brunch,开业已经要接近十年了。小小一片餐区,将地中海风格的清新腔调演绎得十分出彩:白色石墙和石艺圆形窗、原木桌椅、还有新鲜花卉植物的点缀,落座下来仿佛能触碰到亚平宁半岛的海风。

  鸡肉沙拉煎烤得香而不柴,配上炙烤的蔬果与秘制酱料,口感清新;三文鱼牛油果吐司,用新鲜腌制的三文鱼搭配水牛城芝士,与微微焦香的吐司一同入口,香味绵长。

  餐厅一旁还有一个小型画廊,正在展出艺术家Soichiro Shimizu的小型艺展Multiple Oneness,适合餐后逛一逛。艺术家用复杂材质构成许多几何图案作品,配合抽象图画,繁简之间带来视觉的对比。

  夜晚的清迈几乎就是一个超大型的狂欢节现场,几乎每条街都有几间嬉皮士风格酒吧,伴随雷鬼、摇滚等风格的音乐,游客们在里面载歌载舞。

  Bar San三的氛围很是松弛,音乐现代不已。一层除了两、三桌方桌,几乎只有吧台区域。得益于此,可以近距离欣赏调酒师的调酒过程。

  这间酒吧予我的感受同清迈许多做游客生意的酒吧很是不同。它很有都市感,调酒师们穿着白色,率性又专业。推荐试试以日式清酒为基调的鸡尾酒特调,口感清冽,带有一丝冷然的酷劲,有点上头。

  酒吧二楼是一间更为安静的爵士沙龙,更适合好友聚会。虽然从空间设计到调酒都充满都市感,但Bar San三的消费还是很“清迈”的,单杯价格在300+泰铢,附赠佐酒小食,加收10%的服务费。

  在清迈,不仅可以享受吃喝的快慰,古老的寺庙,还有城市周边的山林同样令我向往。当我步入山林,身心得到舒展;而在老城偶遇的二手书店也让我觉得清迈充满了一种文艺氛围。

  古城内这座建于1411年,有600多年历史的契迪龙寺,对于第一次来到清迈的我充满了吸引力。它不仅是清迈地位最高的寺庙之一,也是体验清迈佛教文化的绝佳去处之一。

  契迪龙寺的主建筑曾在1545年因地震和大火而损毁过,但不影响它至今仍是清迈最醒目的建筑之一。尤其在夜晚,从高处俯瞰清迈古城,这座饱经时光洗礼的庙宇更显庄严肃穆。

  走进寺庙,百年大树直入云间,游客们在树下合照留影,我也上前和大树拥抱,感受内心的平静。在一个只允许男信众进入的庙宇里,墙上的绘画真是太美了(下图左)。阳光照耀,色彩迷人,为我铺展清迈绚丽的历史图卷。

  新修缮的庙宇中金身佛像惟妙惟肖,与广场后方600年历史的斑驳佛塔形成对比。此刻,身边有僧侣经过,异国身姿与佛教图景互相交织,让我在契迪龙寺感受到了佛教建筑之美,体会到了时光印痕。

  清迈城东素贴山山脚,有一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寺:乌蒙寺。庙宇建在洞穴隧道里,寺庙外的佛像群给我带来了一种旷远且颇具诗意的游览体验。

  这些看似已经“残垣断壁”的佛像被雕塑的时间大约在1400到1550年间,后来因为自然或其他社会人为的原因,残缺了。1968到1970年间,乌蒙寺的僧人把这些残破的佛像收集摆放在了这里进行供奉。

  其中,立于中间的这尊佛像头最为醒目,也最为生动。从某个角度观看,我觉得这尊佛像好像面露笑容,给人一种温暖的启示。仔细观察,这些佛像仿佛具有一种生命力,给人鼓舞,又让浮躁的内心获得平静。

  乌蒙寺与我在清迈市区见到的金碧辉煌的寺庙截然不同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它古朴而自然,仿佛早已被世间所遗落。700多年前,兰纳王朝第一任国王令人修建它时,它便是作为一处提供冥想、清修的庙宇存在。1948年重建修缮后,成为一处佛教教育与研究基地。

  乌蒙寺的主殿在一所洞穴隧道内。虽说是主殿,内饰却简朴到只有几处佛龛。行走在四通八达的隧道内,会发现人造的部分几乎也与洞穴融为了一体,甚至抬头还能看见穴顶的蝙蝠。

  参观完主殿,可以行至背后的佛塔参观。围着佛塔走一圈,感受山野之景。此刻,耳边传来了寺庙供养的公鸡啼鸣之声,不绝于耳。

  书店门面并不算大,藏书量却惊人。两间铺面,算上二层的空间不过200平的样子,收藏了世界范围各种语言、各类领域的书籍。除了我喜欢的文学作品,艺术设计、建筑、人文科学、历史、摄影画册,甚至是和瑜伽相关的书籍都有涉猎,门类齐全。

  The Lost Book Shop售卖的许多二手书,质感很好。感觉这真是爱书人的“天堂”,游荡在书海之中,清迈也以这样的方式对一个爱书人投以热烈的拥抱和温暖的抚慰,让我分外感怀。

  从清迈大学大门步行二十分钟的上坡路,就能来到静心湖。这里不仅有碧绿的湖水,沿湖还有许多参天古树和休憩设施,席地而坐就能享受放空的半日时光。

  这里也是我体验到清迈最有春日氛围的地点。满湖春水翠绿欲滴,湖边半岛上的浅草也与湖水呈现同一种颜色,带来怡人姿色。

  我和朋友沿湖而行,斑驳树影遮蔽了绝大部分阳光,让人心旷神怡。坐在湖边休息,欣赏湖景,让人入神入画。抬头能看见松鼠在树枝上跑过,这样岁月静好的画面,真是对焦躁内心的一次绝佳抚慰。

  这是一家在宁曼路街区,源自清迈的设计文创店铺。Playworks Shop and Cafe售卖很多有意思、富有设计感的文创产品,引发我极大的购买。

  比如店内插画师的小插画、可爱的塑料托特包,以及Playworks推出的“Life is a journey“以及”Coffee People“系列T恤衫,真是狠狠戳中了我!入手两件T恤,算是送给自己的“made in Chiang Mai”的旅行礼物。

  二楼还有一些泰国本土的户外品牌产品、香氛产品等,可以慢慢淘一下。买完了T恤,就在Playworks Shop的Cafe喝咖啡和柠檬苏打水。店里的小姐姐,小哥哥也很温柔,像是参演了一部“偶像剧”的感觉。

  Playworks Shop and Cafe更像是我逛过的那些收集了好奇心、奇思妙想,又始终带着一颗童心的设计店铺。造访清迈,一定要来看看哦!

  四天的清迈之行,感觉意犹未尽。希望下次我还可以参与冥想修行、瑜伽课程,真正体验清迈带给大家内心的平静和平衡之感!

  2. 留言分享:你对泰国清迈的印象或者旅行的经历;推荐分享在清迈值得去的地方。留言质量越高,越有机会获得礼物。

  《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2012);《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2013);《仿佛,一场告别》(和光影记忆相关的旅行,2014);《而我只想去巴黎》(巴黎城市与文化影踪,2019);译著《流动的盛宴·修复版》(欧内斯特·海明威著,202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