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

2025-01-23 10:57: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摘要】瑜伽是古印度先哲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经过历代瑜伽大师的努力传播,瑜伽发展为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健身方式,近年来也在我国风靡起来。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印度瑜伽的起源、演化及其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新发展,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瑜伽。

  印度瑜伽自产生以来就与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它长期以来引导着印度人民的生活理想、道德操守,并影响和渗透到印度的社会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之中。现在说瑜伽,是一种强调结合身、心、灵的新兴温和的运动,通过不同的体位动作,伸展肌肉,消除紧张、雕塑体形;通过特有的胸腹式呼吸法内脏、调节内分泌、提高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并通过休息术和语音冥想放松神经、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瑜伽源自古印度的启发修行者性灵的身心锻炼法,瑜珈者在森林时,观察大自然与人生调和的变化,发展出身心灵修习之道。“yoga”一词源于梵文音译,这个词的词根是yuj,与英语中的yoke同意。原指“横轭”,本意是“给牛马上驾具”,后来随着瑜伽作为修行方法而愈益发达,“yoga”一词又具有了“结合”、“联系”、“冥想”、“精神统一”等含义,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古印度人认为,人的发动,有如骛马难以控制,它必须有高超的技巧。因此,原本用于驾御牛马的瑜伽,乃转用为方法的名称,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在古圣贤帕坦迦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的变化形式的抑制”。

  伴随印度文明的诞生,瑜伽的思想和实践就融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忍受物质的贫乏和生活的艰难中,在追求解脱的道路上,瑜伽一直慰藉着印度人。几乎从其发源时代起,瑜伽就与宗教、巫术、苦行、医学保健结为伴侣,成为印度文化中重要的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逐步统治了“印度次”后,由于其推行残酷的种姓制度,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许多人遁世逃入深山密林并为寻求自我解脱和探询终极真理进行各种行为。他们都实施苦行、冥想、非暴力和瑜伽行法。在现存的印度最古老的重要经典——咴陀本集中,可以寻找到有关瑜伽的一些踪迹。在《梨俱咴陀》中,有赞歌描述了人通过瑜伽获得的神奇智慧和力量,瑜伽是以苦行作为最初的形态的。

  印度作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与哲学,印度文化底蕴丰厚,浸润着内省沉思的宗教精神。

  产生印度文明的环境是一个大三角形,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起渐渐狭窄到终年炽热的锡兰。在北部经常忍受喜马拉雅山来的寒流和冰雹等天灾。在南部的旁遮普,交错的河流灌溉了广大无比的肥沃平原,古印度人在这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城市,但是肆虐的洪水经常将城市毁于一旦,古印度人只能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在河谷的南部由于灼热的太阳形成干旱不毛之地,虽然付出大量的劳役耕种,亦毫无收成可言。原始森林占去了陆地的1/5,处处是虎、豹、狼、蛇的所在地。在印度的中南部地区,气候干燥。从德里直到锡兰笼罩在一片炽热下,除了间或在炎热雨季从海上吹来的海风带来雨水,假如没有雨季到来,印度即成干旱,成日梦幻着涅槃。燠热虚弱了人们的体格,造成物质上的贫乏,在炎热中唯一能解暑的方法就是不动,忘却欲念,追求“解脱”。受制于这样一个消磨精力的环境,使得印度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逃避现世倾向和冥想式神秘主义特征。

  在奥义书时代(公元前800年开始),瑜伽有了进一步发展。对终极真理的哲理思辩成为当时修行的主要方法,瑜伽逐步脱离苦行。作为修行方法的“瑜伽”一词最早出现在《鹧鸪氏奥义》中。在《白骡奥义》中,瑜伽行法开始有了系统的阐述:对的姿势和呼吸的调整、意念的控制、静修地点的选择有详细的论述。瑜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亲证梵我,获得最后的解脱。《慈氏奥义》对瑜伽行法做了系统的分类,提出了最初的六支行法,瑜伽学说已基本形成。

  瑜伽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印度瑜伽自产生以来就与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包含着苦行、哲学思辩和身体的修行。在这个文化传统发展过程中,瑜伽逐渐与原始巫术和宗教分离开来,成为印度人民认识世界奥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进而为几乎所有宗教派别和思想体系所吸收,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古老的瑜伽最终成为印度河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照耀了当代人身心智慧和生命之学的天空。

  印度河文明对时间和地点一类细枝末节不太感兴趣,印度人关心的仅仅是能否使印度哲学中的永恒真理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在现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印度原始资料中,历史、神话和想象总是难以分离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对瑜伽的起源的探寻也只能从传说中瞧一端倪。印度有这样一种传说,在距今7000年前,希瓦就发明了秘密瑜伽,流传于喜马拉雅山区。据20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在摩亨约•达罗和哈喇帕古城出土的遗物中曾发现刻有盘坐冥想、呈莲花坐姿沉思的神像印章。莲花坐是瑜伽行法中的一个基本姿势,这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古印度就已存在瑜伽实践。

  到了《摩诃婆罗多》,尤其是其中的《薄伽梵歌》时,瑜伽成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薄伽梵歌》提出有三条道路可以达到解脱,即:智瑜伽(Jnanay yoga)j9九游会国际真人-AG官网、业瑜伽(Karma yoga)和奉爱瑜伽(Bhakty yoga)。

  公元3-5世纪,印度的瑜伽思想由单纯的修持方法逐渐完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帕坦迦利Patanjali把已存在的关于瑜伽的知识和行法予以系统化著成《瑜伽经》。在书中总汇了以往瑜伽的各种方法,提出了“瑜伽八支行法”,标志着这一修行体系的定形。

  这种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印度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在20世纪70年代,瑜伽作为一种塑身、美体、缓解压力的健身方式风靡西方世界。近些年来,由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发现这项运动能够伸展肌肉、放松心情、调节呼吸并减缓心理压力。于是,一场瑜伽热先后在中国的大小城市流行起来。本文通过对印度瑜伽的起源、演化及其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新发展的论述,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印度瑜伽和科用这种健身方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