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J9九游会首页入口藏传佛教史上的唯识学派认识论说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
J9九游会首页入口藏传佛教史上的唯识学派认识论说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藏传佛教史上的唯识学派认识论说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 意识学派也被称为瑜伽派。作为大乘佛教的两个思想流派之一,该学派以其瑜伽实践而闻名。唯识学派最早出现于公元四世纪印度贵霜王朝向笈多王朝变迁之际,较佛教的中观学派约晚出 200 年,作为在中观学派的批判基础上发展来的学派,唯识学派认为,虽然中观学派在教理上揭示世界的“空”性方面极为彻底,但却忽视了对世俗迷妄现状的说明,因此唯识学派在接过“空”论之后,致力于说明世间的“假有”,并由此提出了“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观点。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上,唯识...
藏传佛教史上的唯识学派认识论说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 意识学派也被称为瑜伽派。作为大乘佛教的两个思想流派之一,该学派以其瑜伽实践而闻名。唯识学派最早出现于公元四世纪印度贵霜王朝向笈多王朝变迁之际,较佛教的中观学派约晚出 200 年,作为在中观学派的批判基础上发展来的学派,唯识学派认为,虽然中观学派在教理上揭示世界的“空”性方面极为彻底,但却忽视了对世俗迷妄现状的说明,因此唯识学派在接过“空”论之后,致力于说明世间的“假有”,并由此提出了“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观点。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上,唯识学派认为世界上一切诸法只是主观意识的转变,“心识”中最根本的“阿赖耶识”包含了一切诸法显现的种子,并制约着从感觉到意识的所有活动,“心识”本质上具有染污的性质,所以它才会持续不断地活动,并产生虚幻的世间相,瑜伽修习就是一个完成“转染成净”“转识为智”的过程。为解释这一过程,无著、世亲后的印度唯识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展两个主要分支:一个是以德慧、安慧为代表的“无相唯识派”,另一个是以陈那、无性、、戒贤、法称为代表的“有相唯识派”。公元八世纪密宗兴起后,大乘佛教中的中观、唯识学派开始接近起来,并逐渐融合为瑜伽行中观派或称中观瑜伽行派。公元七世纪,瑜伽行中观学派的代表静命论师被迎请至吐蕃传法,藏区所传唯识学派的主要经典《弥勒五论》 一、 多那他大师的主持与发展 多罗那他(1575~1635 年)是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藏传佛教觉囊派的第 28 代传人。他本名斯觉多吉,法名贡嘎宁波扎西坚赞贝桑布,简称贡嘎宁波,“多罗那他”系梵文,意为“救度怙主”,据传是他在梦中亲见印度学者舍罗那他,醒来后按梦中所示给自己取的名字,后来成为了他的常用名。多罗那他生于前后藏交界处羊卓觉莫卡热地方的一个宗教世家,据载,他和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热译师多吉扎巴同为一家族,其祖父楚辰南杰在当地是一位有名的瑜珈咒师。 多罗那他大师自幼聪慧,一岁时就自称是贡噶周却(1507~1566 年)的转世。公元 1511 年经浪卡子第巴丹增米居旺杰同意,多罗那他被觉囊派第 27 代法主觉囊寺堪布龙日嘉措按照宗教仪轨认定为该寺系统的第 13 世,并被从江孜迎请到贡噶周却所建的曲隆绛孜寺坐床。公元 1582 年,多罗那他八岁时,由贡嘎扎西坚参贝桑布做亲教师,嘉央贡嘎坚参贝桑布担任轨范师,贡嘎贝桑布为时闻师在后藏曲隆的强孜寺正式剃度出家,并授予沙弥戒。此后,多罗那他开始跟随觉囊派僧人更噶巴桑J9九游会首页入口、强巴伦珠、拉旺扎巴、隆热嘉措等学习觉囊派经典及密宗教授,并拜萨迦派多让更噶坚参学习了萨迦派的“道果法”,从噶举派拉旺扎巴处学习噶举派的“大手印”。由此,使他不仅领悟了中观“他空”的见地,而且博通了萨迦派的“道果法”、噶玛噶举派的“那饶六法”、香巴噶举派的“妮格六法”等藏传佛教教派的新派密法。公元 1527 年,多罗那他在贡噶坚参、贡噶巴桑和强巴伦珠主持下受比丘戒后开始正式担任觉囊寺第 15 任堪布,总理觉囊派教务。多罗那他主持觉囊寺期间,依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