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去印度学瑜伽是种什么体验?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去印度学瑜伽是种什么体验?第一次去的是mysore迈索尔,是学习阿斯汤加的圣地,阿斯汤加瑜伽在欧美非常流行,属于力量型瑜伽。第二次去的是rishikesh 瑞诗凯诗,就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恒河蜿蜒流过。建议11月份到3月份去印度学瑜伽,3月份后特别热。
两次去印度学瑜伽,才明白瑜伽是怎么一回事。以前一直以为瑜伽就是舒展身心拉拉筋骨各种美丽的体式外加冥想。去了印度才明白,瑜伽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瑜伽,身体运动是瑜伽,呼吸是瑜伽,冥想是瑜伽,唱诵是瑜伽,行为是瑜伽,思想是瑜伽,瑜伽是一切的起源,也是和印度教紧密相关的。练习瑜伽高层次的就是呼吸或者说调息法,和气功很像的,很多种呼吸法,不能乱练,练习的时候头脑要清楚,不然顺序错了很容易走火入魔。老师说的一个例子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人活着就是靠一口气,气没有了,人也就死了,每一个人总生命中的呼吸次数都是定的,呼吸达到一定次数就死了,乌龟呼吸很慢,活得久,兔子呼吸特别快,所以寿命很短。唱诵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梵文唱诵和翻译成自己问的唱诵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唱诵梵文才是有效果的(具体解释忘记了),而且唱诵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梵文的意思。去之前,我认为瑜伽是百分之99的体式➕百分之一的呼吸,更适合柔软的女性,去之后,我认为体式就是百分之0,0001,更适合有力量的人。当然力量是每个人可以慢慢训练而变得强大的。
两个城市我更加喜欢迈索尔,迈索尔在南方,比较清静,城市特别干净,听说是印度第二干净城市,走在大街上完全感觉不出来在印度,瑜伽学校都是以阿斯汤加和哈他为主。瑞诗凯诗在北方。更有人气,随地可看见的瑜伽学校的广告招牌,瑜伽种类也多,哈他,艾扬格,阿斯汤加都有,每年瑜伽节的时候空房间很难找,瑞诗凯诗的瑜伽商业化气息非常浓厚。
我特别喜欢去印度,去的两个城市也是只有素食的,食物是非常干净的,我和那些欧美的小伙伴都特别喜欢吃,平时吃很少,因为做瑜伽基本上要空腹但是也不能太饿的状态。每年都思思念念想去一趟印度当做是每年的修行,可是最近两年都没有时间。印度给人的冲击特别大,不一样的文化,种族文化,妇女文化,吃喝拉撒的文化都不一样,反正是一个开了挂的特别有宗教感的国度。
迈索尔最有名的是K Pattabhi Jois Ashtanga Yoga Institute(KPJAYI) 这个学校,阿斯汤加传承人所在当地,但是要至少三个月前写邮件,不包住宿,而且不能去其他老师那里偷师,教师空间不大,建议初学者去其他学校。
在迈索尔,我上课的学校叫yogadarshanam, 我之前也是做了多方调查,看谷歌上面的各种评论最后决定这家学校。我参加的是300hrs, 早上四点开始到晚上7点,唱诵课,解剖课,哈他练习课,阿斯汤加练习课,孕妇瑜伽,哲学课,冥想课什么课都有。我们有两个班 300小时的和200小时的, 同学欧美人多,一个我中国人,另外一个日本女生。学费大概是1500美金左右包括住宿费。住宿学校会给解决,就是住在学校对面的房子里,非常方便,因为4点起来练习,住近一点好。老师非常幽默,特别会吹哈哈。结课的时候会出去玩,去户外练习瑜伽。
我非常享受在迈索尔的生活状态,早睡早起,每天都感觉在排毒,人生中第一次一个月完全吃素,习惯有欧美小伙伴的日子都会有party ,在迈索尔完全是苦行僧的日子,大家都是7点就睡觉了,要不然就在讨论瑜伽知识或者食。我一天的行程是这样,早上4点起来去学校练阿斯汤加,早上6.30练完去街角喝一个新鲜的椰子汁,买一袋原生态的牛奶(印度的牛奶特别好,因为印度的牛特别自由,特别受尊敬,所以产的牛奶也好,本人的观点)回去吃早饭,或者和同学们去印度人的早餐店吃印度早餐和masala tea。 8点的时候有治疗瑜伽,专门治疗腰痛,脖子痛各种痛的。10点是解剖课或哲学课或冥想课。12点回家睡午觉,下午4点哈他练习,6点唱诵课,7点回去。 一个月的课程中还包括好几次排毒,洗鼻子,排大便。。还有阿育吠陀疗法。 我对阿育吠陀非常感兴趣,但阿育吠陀排毒法在中文中鲜有记载,我以后要专门一篇关于阿育吠陀的文章。
学到15天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生病了,有的水土不服,有的因为病练习瑜伽又要痛了,我腰痛的同学在解剖老师的推荐下去做了阿育吠陀理疗,在腰上用面团围一圈当基座,敷热药油,然后在里注射一些热药油,她的病腰痛就好很多。我周末也去做阿育吠陀理疗了,因为每天练习瑜伽全身都很酸痛,我做的是用一个米团子还是草药团子从热水里拿出来敲背,滚滚烫烫的特别舒服,做完洗澡,人家居然还给我洗澡,帮我洗头,搓背,真实不好意思---太怀念印度的了
瑞诗凯诗是我二去印度了,幸福度明显降低好多,物价比南方贵,到处是皮划艇的车,人,游客。也见到很多中国人,有好多带翻译的中国瑜伽学生班,也有好多好吃的店,有好多著名的瑜伽大师,如果不报200小时的班级,可以每天去上不同老师的课。路上好多人,不会像mysore那么安静。这年头艾扬格(就是那种有墙绳的,纠正体态的瑜伽)非常流行,如果想学艾扬格可以来瑞诗凯诗。
在瑞诗凯诗开始我是一节课一节课交钱,专门去找有名的的老师,Ashishi,Hariom,Surinder Singh,tattava 都是特别有名的老师,都要早点去,去吃了瑜伽垫都没地方放,上完课交 300卢比到500卢比左右,我感觉地方都特别难找,都在小巷子里。每天住在青旅里, 吃放街边很多饭店,我中午都是吃很少的,练瑜伽不要太饱,晚上我会去饭店点一些奶酪,补充蛋白质恢复快一点,周末会做个阿育吠陀让肌肉恢复更快。
在瑞诗凯诗,我去的学校叫hariomyogashala, 老师会一点点中文,在中国蛮有名的,他是艾扬格师傅的,学生都是亚洲人,我去的时候一个日本人,其他都是中国人。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英文可以又不自信,去这里也蛮好的。在瑞诗凯诗有很多有名的老师,如果不报名200hrs的课,可以每节课交钱上课。200hrs 都差不多1500美金左右包住宿,如果一节课一节课好像是300卢比一节课。老师会带去恒河滑皮划艇,在恒河里游泳。
在瑞诗凯诗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起来9点去学校练习阿斯汤加,11点是外面请来的老师上课,冥想课,哲学课,解剖课等。中午回家睡觉,回家路上买一块苍蝇围着的西瓜或哈密瓜什么的,下午2点是哈他,4点是艾扬格。
今年两次入印,一呆便是一整月。每一次对我都是考验和挑战,身边的朋友总会问:“你怎么又去印度了,你是要定居印度了吗?怎么还不回来?“
我只能说大概以后每年我会有三个月旅居印度了,一是因为我要开展游学工作,二是我想深入探访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想去的好些城市正在做旅行生活攻略,也许我会一个人在路上,也会我会有当地的朋友陪同我,因为他们并不放心我只身前往北印,在南印随便我怎么跑。
在印度总是会想明白很多事,以前是觉得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现在是醒悟珍惜当下即可,该哭哭笑笑不要憋着自己,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开始习惯独处和自省。
大概也是这样的独立让身边的朋友都开始给我添各种标签,开始询问我的感情状态。总是会被热恋和已婚的朋友虐一虐,说是习惯了,其实还是会羡慕他们的爱情。相反他们也羡慕我单身的状态,其实这就像是围城里面讲的“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出去”。
单身羡慕成家的温暖和稳定,已婚羡慕我们单身的自由,可以满世界的跑。仔细想想,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首先是要自己愿意并且要快乐。以前把快乐挂嘴边,却不曾真正的快乐,现在放下了心里的纠结和斗争,只是投入的去做好每一件事,便真的觉得快乐了。心不设防是最好的状态,瑜伽教会了我打开,敞开心扉,拥抱内在的小孩和接纳一切不完美。
并不是一个精进自律的练习者,我常常偷懒,因为我害怕疼痛,我不敢和身体对话,因为我害怕反馈出的问题我解决不了,现在在疼痛的时候尝试告诉自己,再坚持一秒钟,再保持一个呼吸,你不要和旁边的人比较,你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好。
于是我开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练习,于是我感受到我的呼吸开始顺畅,练习瑜伽很多年,我一直在找呼吸和伸展的联结,经常性的呼吸混乱或者憋气其实都是郁结,都是在逃避身体真实的状态。于是,现在我学会了和身体对话,在迈索尔学会了自我练习,只是练习。清空脑海中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做自己能做的,然后自己先开心。瑜伽练习真的强求不了,也见到用力过猛的练习的人,然后落得一身疲惫和伤痛,其实这不是在练瑜伽,更多是和自己较劲。
这一次迈索尔学习,感触最多的就是要放下私欲和小我,奉爱与付出也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要去做。比如某些小事:
诵读《瑜伽经》教会我的不是要去攀比,而是要稳定,练习阿汤教会我的不是要去追求完美,而是要落地的打好根基,就如建造一栋房子,需要地基足够强大才能支撑更多的楼宇层层叠加。
还有三天这一次的迈索尔阿汤课程结束,随感碎碎念,以记录此文字警戒自己要不忘初心和本分,游学工作之旅是长期的事情,要坚持也要放下小我的私欲,正确客观的去对待一切。此刻窗外雷雨闪电交加,迈索尔的天气总是这样,白天太阳温暖,夜晚降雨凉爽适合感悟和入眠。愿一切安好,愿自己和同伴都能在瑜伽之路上坚持。NAMASTE 晚安
保守估算,9k软妹币不到(包含机票),可以在印度最出名的瑜伽胜地潇洒度过一个月的时间,包含食宿、行、娱乐,还有一套丰盈精神与肉体的传统瑜伽课程,这不正是之前提到的数字游民生活方式「地缘套利」的最佳凭证吗?在世界各地漂泊,流浪,或者去深造自己,可能往往比在一线城市一个月的生活费开销还要低。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坚信
5点15分准时醒来,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这延续了二十七天的早茶习惯,在闹钟响起以前先刷了牙,麻利地套上卫衣,瑜伽裤外面再穿一条运动裤,戳戳手取点暖意,在十二月深冬的日出以前,不急不慢地来到学校一楼的厨房,与大家轻快地说最后一次“早安”。明天,这十来位因为唯一一个共同原因而相聚的同学们,将各奔东西,继续生活。
早晨总是很安静,我们有大约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喝一杯早茶,茶水酸甜浓密,从来没有让清早受冻的我们失望过。
至此,我在印度北方小镇瑞诗凯诗住下了整整35天,仍不敢相信,11月还在东南亚旅居时,在柬埔寨的一家咖啡馆里突然起了一个人去印度的意,尔后,竟然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不仅每天在过一种近于“苦行“的生活,还因此与一群人共同乐此不疲地享受着。
不得不说,印度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出现在我想要前往的清单内过,因此,在出发以前我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无知者”,怀揣着各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没想到这一路上却遇见了无数的惊喜与温暖,例如,在到达新德里时便遇见了一位在中国教授瑜伽的年轻老师,他拖着偌大的行李,一路带着我们三次换乘地铁,将我们送到前往瑞诗凯诗的巴士上才肯离开。
在巴士上摇头摆脑的那7,8个小时,又遇见了一位特别聊得来的印度小姐姐,与她从下午畅聊到深夜,从哲学到,从书籍到音乐,从女性到婚姻,从人生到死亡,直到两个人双双口干舌燥,头昏眼花,还舍不得道别,她在一个小镇提前下了车,去拜访家里人,尔后又特地来瑞诗凯诗给我过了一场生日,到达瑞诗凯诗时已经是只能听到动物夜行的晚间时分了,在一个相约去印度学瑜伽的群里,两个热心的“前辈”特地过桥来接我们。
感觉这一路上都是亲切的热心肠,所以,在一阵悸动与紧张的气氛下,几乎没有察觉到新德里那爆表的糟糕空气质量,解剖学老师告诉我们,在德里生活一天相当于抽上10几只烟,就连瑞诗凯诗的空气也因为当地人频繁焚烧塑料垃圾而浑浊不清,这是相当痛心的一点。
和大家分享一下整个行程的全攻略,包括选择城市,学校,交通,还有签证以及生活等实用信息,希望可以激起你原本便充满好奇的热血。
瑜伽虽然很流行,但是那些在国内健身房瑜伽馆常常供应的空中瑜伽,高温瑜伽等等是不在印度拜师的范畴内的。只要对瑜伽有兴趣,即使是完全零基础,也可以“一步到位”到印度去接受最“正统”的入门教育。
而我,则是在2018年年初才正式入门有规律地练习瑜伽,也差不多有10来个月的样子,还特地成文「如何自学入门瑜伽并养成习惯」,这次特地前往印度,不是为了成为什么瑜伽大师或者专业的老师,我去印度学瑜伽只有一个目的——
仅此而已。因此,无论是瑜伽新手小白还是高手大神,去印度学瑜伽都可以从不同层面上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知,毕竟,它本身就是一种身体与灵魂共同前行在路上的体验。
在印度许多地方都可以学习瑜伽,但是根据练习的风格以及期望中的学习环境,可以在以下几个城市做出选择。
>
在选择来到瑞诗凯诗以前,我其实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这座城市作为瑜伽的首都,也是披头士乐队50年前来静修过的地方,怎么也能想象出来它被朝圣者包围的样子(虽然我是Beatles迷,但是现在对偶像的态度已经不如青少年时期的那么迷茫与无助)。
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来到这里,本身是出自一种好奇,还有就是抱着,“即使这次不来,以后也一定会再来”的心情,也许正是降低了期望,在内心勾画了一副全然是为商业化而存在的土地,结果充满了惊喜与乐趣。在这里可以学习最传统的哈他瑜伽,或者跟艾扬格的攀谈甚欢,也有掺杂着流瑜伽的阿斯汤加等风格。
如果你是练习“力量型瑜伽”阿斯汤加,那么迈索尔一定是首选,本身因为在这里可以在创始人Patthabi Jois门下直接学习(最好提前几个月预定),我在做攻略的时候读到过知乎里一位姑娘的回应,当时就对干净又清净的迈索尔充满了畅想,也曾把它作为学习的首选地,她给我勾画出了一种清修,安静认知自己的印象。“我一天的行程是这样,早上4点起来去学校练阿斯汤加,早上6.30练完去街角喝一个新鲜的椰子汁,买一袋原生态的牛奶(印度的牛奶特别好,因为印度的牛特别自由,特别受尊敬,所以产的牛奶也好,本人的观点)回去吃早饭,或者和同学们去印度人的早餐店吃印度早餐和masala tea。”(知乎作者:脚踝在思考)
如果原本去学习瑜伽是抱着一种放松与度假的态度,那么在果阿可以找到对比泰国或者巴厘岛一半价格的机会,原本是印度的海滩度假胜地,据说,在果阿可以在玩乐与精神满足上得到平衡(本人未去过) 。第三步:机票与签证
从国内飞往印度最好的航班目前看下来还是从香港出发的Spicejet,直达新德里,无需港澳通行证签注,如果有前往第三国的签证,可以在香港停留7日(我是这次才知道的)。
去瑞诗凯诗可以选择在德里国际机场或者台拉敦机场换乘,去迈索尔则可以从班加罗尔下机,果阿的话比较直截了当。
0069-1.html签证费用加上手续费共82.81美金。其实班上的欧美同学也大多数是走的E-Visa,两次入境,60日停留,将签证打印随身携带即可。
这一步的重要性其实完全可以放在首位,如果有优质的学校师资信息,那么去印度学瑜伽将会是一场精神与肉体的盛宴,然而,在我这次观察下来发现,在瑞诗凯诗的学校还是大多抱着以盈利为目的,虽说老师程度差异不会太大,但是合不合适则全凭缘分了。
我最喜欢的解剖学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他说,在他学习的路上,他发现那些他最为反感,最排斥的老师,才是他真正的导师,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在给他造成更大的困境,更多的磨练。这个思维方式帮助我克服了许多学习中对宗教内容抗拒的障碍。我是提前在瑞诗凯诗考察几天选择的学校,每天都去尝试各种drop-in课程,即使是名声赫赫都“大胡子”,Surinder的课程也只要300卢比(折合30元)(大胡子虽然名声显赫,但是同伴同学许多去上了散课纷纷感觉很一般,还是看个人感受)。最后根据老师,时间,价格,学校的对比,选择了Om Shanti Om,第一次从外观上接触它就感觉到比较喜欢,干净、有序、洁白。
也可以在网络上事先做好瑜伽学校选择的功课(班上的同学90%都是在网上查询资料阅读学校反馈而选择的):
但是我仔细查看了一下,这个比价网站上的价格一般与最后学校实际收取的有所不同,就好像是买机票时还没有显示燃油附加税与税费一样。作为了解一些学校的工具即可。
第五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果到这里都确定好了,那在打包行李的时候也希望可以贡献一些小tips,因为我这次是在外旅居了4个月的前提下来到瑞诗凯诗的,因此不得不承认在衣物上的准备几乎是错的离谱,行李箱里80%的「东南亚季节」衣物都用不上,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班上同学们也竟然每日穿着同一件保暖都衣服,看来大家都低估了北印度的冬天。
最后,在瑞诗凯诗生活也是与动物共存的一种新鲜又奇妙的体验,我们常常在午后天台复习功课或者闲聊的时候,旁边不远处就坐着两只不紧不慢在互相依偎的猴子情侣,马路上闲逛的牛儿与随时都可以中招的牛粪,还有神游欢喜的小狗狗们,都是瑞诗凯诗当地的居民。
即便如此,Janna在印度阿汤总院的见闻,也足以给我们这些没去过阿汤朝圣地的练习者一些启示了。在此,Janna有3点建议,给到那些想去印度阿汤总院深造的练习者。
“中国学生的心理包袱会更大,我发现在总院练习的中国学生,体式都做得非常好。可我在总院看到,很多其他国家的练习者,他们可能弯腰都费劲,前屈都没办法手摸到脚尖,照样在那里练习。”Janna描述道。
她深深感受到,其实阿汤很包容,练习阿汤没有门槛,练习者可以覆盖整个年龄段,下到几岁,上到99岁,任何人都可以去练习阿汤,并非一定要做到高难体式,才能去总院练习。
短暂的两周,她收获了不少友情,直到现在,仍跟那些朋友依旧着联系。她的英语属于中等水平,但她很开放,乐于与人沟通。有一次,她跟日本室友交流时,偶然得知在室友眼中,她跟其他中国学生不太一样。原来,很多中国学生都是组团去印度学习阿汤,有点像小帮派的模式,不太愿意跟其他国家的练习者交流。
Janna觉得不尽然。她最初在那边,完全听不懂印式英语,可是待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跟当地人的交流变得顺畅了一些,连比划带猜,也管用,总之当地人都很友善。
总而言之,语言不是问题,绝非是我们与外国人交流的阻碍。希望各位阿汤练习者,若有机会去印度阿汤总院学习,都能学有所成。
这些年一边聆听着不同的瑜伽大师们的瑜伽分享,一边体验着真实纯粹的生活方式,一直行走在一片片充满未知的神奇土地上,体会了种种平凡生命中难得的精彩瞬间。
而是明白不管是在瑜伽垫上,还是瑜伽垫外,让我在一呼一吸之间学会用心感受身体的变化,你会遇见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你会学会包容与接受,学会去用心滋润瑜伽的种子,耐心的等待开花。
一直以来,都对“时间”存有严重的恐慌感,恐慌它的流逝,因为笨拙的自己仍然碌碌无为;恐慌它所带来的未知,因为脆弱的自己还不能从容面对;恐慌它的截止,因为低效的自己还不能快速的完成想做的事情。这种“恐慌感”未曾在安静祥和的瑜伽发源地“瑞诗凯诗”消失,依旧侵占着大脑中的某一领地,左右着思想与行为,显得与这个“慢幽”之地格格不入。
瑞诗凯诗除了是“瑜伽发源地”、“素食之都”外,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慢节奏”,在街上,行人与“白牛”走在一起相得益彰,一样的步调,一样的节奏,没有快慢之分,都是路上“慢悠悠”的风景。我和朋友是以深圳的速度在小镇的街道上行走的,如一阵急风,匆忙的越过人群,穿梭在不同的瑜伽馆之间,只有在下雨时,步伐才会慢下来,因为雨水夹杂着牛屎,浑浊不清,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行走。
瑞诗凯诗“本地人”的生活也是慢慢的,早上10点钟以后才会起床,所以10点之前,路上几乎是没有行人的,作为外来者的我们,有时7点钟之前就要赶到瑜伽馆上ashtanga早课,完成“呼吸法”“冥想”“体式”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往往会大汗淋漓,全身酸爽,肚子也会咕噜噜的叫起来,可惜还未到10点,路边只有零星的小餐馆开始营业,卖着热气腾腾的“咖喱菜糊”和“NAAN”,不过偶尔有苍蝇飞过j9九游会国际真人-AG官网,美味的食物瞬间给了人距离感,只能吞咽着口水,回住处吃干巴巴的饼干。
上午11点钟,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餐馆、咖啡店、书店等开始陆续的进入到开张的状态,街道上开始响起摩托车的发动机声以及店主们的吆喝声,“白牛”依然在路上慢悠悠的行走,偶然看到路边的小摊上有热气腾腾的食物,便大摇大摆的叼走一块慢慢的咀嚼起来,使得店主气急败坏的声讨着它,它依然旁若无人的吃着,好像“白牛”的心里也知道印度人对“牛”的敬畏,敬牛如敬神,谁让它是传说中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呢?
身为印度,一生至少必须到恒河净身一次,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印度人民在恒河里洗澡,在河水中敞开着怀抱迎接湍急的水流,即使此时下起倾盆大雨,他们仍旧会立在恒河中,口中念着某个祷词,好像在与天空对话,当地人没有打伞的习惯,在他们的眼中“雨水”也是神圣的,即使下很大的雨,他们还是会慢慢的走,不会躲躲藏藏。
我们试图去适应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走路时会将脚步有意的放慢,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脚下的泥土、嬉闹的孩子、路旁的花草砖瓦……感受空气的温度、触摸风的速度、眺望远处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但浮躁的心依然不能在如此宁静的地方放缓,总想利用最少的时间来攫取更多的资源:想看更多的风景、想拍更多的照片、想品尝更多的美食、想体验更多的课程……不知不觉脚步又加快了。
在瑞诗凯诗的日子,心态虽不能惬意的“慢”下来,却能在“慢”的环境中专心享受“瑜伽”这一美妙的事物,每天的生活内容都是与“瑜伽”相关的,从饮食到作息,从理论学习到体式练习,从瑜伽哲学到唱诵冥想……我们在这里见识到了“瑜伽”的丰富多彩。
或许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快速”的做事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天下武功唯“快”破,所以我们以“快”取胜,以“快”抢占资源,以“快”减少对时间的恐慌感。在这个时代,“快”没有错,但前行的同时,也别忘了偶尔的“慢下来”,感受现在,感受正在做的事情,感受周围的事物。不止瑜伽,在很多事物上,我们都可以放慢一些速度:慢慢的吃饭能体会到食物中更多的味道;慢慢的看一本好书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慢慢的与别人讲话会令聊天更加舒服;慢慢的追寻目标会令前进的脚步更加的坚实……
在慢慢的“瑞诗凯诗”,虽不能成为真正的“悠闲之客”,却能专注在“瑜伽”这丰富的领域中感受“慢速之美”,逐渐的发现我不是“恐慌”时间的流失,而是“恐慌”时过境迁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