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高水平”的安全应急展?深圳又给出了答案

2025-04-04 06:54: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何为“高水平”的安全应急展?深圳又给出了答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在“大安全、大应急、全灾种、全流程”战略框架下,迫切需要科技及产业支撑,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办、国办、工信部及应急部等陆续发布了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政策。

  会展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会展,聚合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各方可以展示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当前我国的应急产业与会展相结合的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资源整合效率低、市场机制不完善、创新驱动力不足等。

  2018年,在应急管理部成立伊始,深圳就率先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应急产业展会,在全国各地安全应急展会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的当下,深圳应急展已经连续举办6届,成为该领域独树一帜的品牌。在此,结合深圳在应急管理、安全应急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结合展会的发展模式,做几点探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加上三年疫情导致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非传统安全对带来严峻的挑战。全国各地政府把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提上议程,自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全国各省市举办“安全应急消防”相关的展览会近30个,而雨后春笋般的展览会超过50%是由当地政府出资主办,导致企业每年疲于奔命,到处参展(受免费吸引)。劳民伤财地折腾下来,很多企业开始对相关展会进行冷处理。

  疫情三年,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2023年,国务院明令要求中央部委及各级政府“能退尽退”,不能随意主办各类型展会等活动。在政策及财力的现实背景下,2023年有近十个政府部门主办的安全应急展无以为继,有近十几个展览公司运作的项目烂尾,进退两难。2023年应该说是安全应急产业展会的“洗牌年”。

  会展业具有1:9的经济拉动作用,行业展会不仅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诞生了众多世界级的展览会,主要分布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培育一个国际级展会需要众多条件,比如说区域位置、产业基础、用户市场、创新能力、城市硬件条件、政策体系、复合型专业团队、市场运作能力等。按照国际惯例,培育一个成熟品牌展览会需要5-10年时间。

  这些年拔苗助长的“大规模”安全应急展会,离开政府资金支持,为什么很多都不可持续?机械堆积的规模,没有“灵魂”,没有“战略”、没有生态支撑,决定了展会的质量。安全应急产业是个相对特殊的产业,当展位免费不叫座,问题出在哪?那些以为有钱办个展就可推动产业发展的政府及有关机构需要反思,当下如何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将面临挑战。

  当今,应急管理被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随着国家应急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安全应急产业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安全应急产业作为一种学科跨度大、产业链长、应用场景复杂、技术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如何办好一个高质量的安全应急产业展览会成为各地政府及主办单位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

  深圳举办安全应急科技及产业博览会,作为深圳市系统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敢于创新,创于作为,敢于挑战,“不为办展而办展”,以“模式创新”为目标,以“科技强安、科技兴安”为指导思想,引领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已任。这几年深圳一直在探索并践行。

  就培育一个世界级品牌展会条件来讲,深圳在国家战略定位、区域位置、产业基础、用户市场、创新能力、城市硬件条件、政策体系、复合型专业团队、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均具备,本文详细梳理介绍了深圳应急科技展的一些经验做法,供各地政府及产业同仁参考。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早在1996年成立全国首个市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大安全)、1998年就成立了深圳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大应急),制订出台了处置突发事件总预案;200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级应急指挥中心、2009年成立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大应急: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应急指挥中心、安监局、地震局、核应急、人防合并)。

  深圳是全国最早开展减灾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2007年以来就启动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2021年7月,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2022年8月,深圳地方标准《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2020年11月6日至7日,全国“智慧应急”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交流工作经验,谋划“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思路和任务,研究部署“智慧应急”建设工作。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规划建设应急综合救援和科普教育基地,集森林消防和综合救援专业训练、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科学普及教育于一体,总占地面积4.7万㎡,总建筑面积3.7万㎡,房建投资匡算3.6亿元。打造成国内一流应急综合救援和公众安全科普教育先行示范基地。

  2016年成立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2018年中国地震局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2021年应急管理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2023召开创建发展示范城市现场工作会。2023年底全市创建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巨灾保险、第一响应人培训等等。在城市安全及应急管理领域一直在探索,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深圳的优势产业涵盖了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工业及制造业、进出口贸易、航天卫星、低空经济及无人机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为深圳的经济繁荣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正着手布局建设安全应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国家战略推进下安全应急产业的火热,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安全应急装备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布局。深圳的安全应急产业已经聚集了众多解决当下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新质科技”,如应急通信、无人系统、新能源动能车安全的管理、超高层消防救援、特大城市“平急两用空间”解决方案等,这些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深圳在全球安全应急产业中的地位。

  同时,深圳的产业优势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深圳在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安全应急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产业配套。例如,深圳的智能传感、数字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安全应急产业提供了智能化的监测预警系统、高效的救援装备等;而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则推动了安全应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圳应急科技展已经成为我国安全应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系统试用及展示的重要平台。

  同样,因为深圳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条件在城市安全应急领域投入,从我国第一个城市级综合安全科普馆,到十四五要求每个区,每个街道建安全科普馆;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全国第一个应急综合救援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建;城市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及应急站的建设;全国首个市级应急救援处置支队设立;二个国家级城市安全研究机构的成立等,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是无法支撑的。

  另外,深圳在经济、民生、社会治理、文化等领域,深圳收获至少12项冠军,包括工业总产值全国城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居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出口增长总量连续30年居内地城市首位等等。深圳是国际时尚之都、国际花园城市、工业设计之都、无人机之都等,这些为深圳打造成为世界级会展之都、安全应急产业之都创造了条件。

  2022年6月,深圳重磅推出《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即“20+8”产业政策),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促进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化体系。

  2024年5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安全应急等5大重点支持领域方向,并从做强安全应急产业链、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集群发展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整合优化财政资金扶持领域与方向,引导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安全应急及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充分加强组织保障,各有关部门立足部门职能,明确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和任务,强化部门联动。目前,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市安全节能环保产业的主管部门,已牵头成立市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专班成员单位包括市应急管理局在内的13个市级部门、6个区级部门、3个智库机构,(七个一体系)并每月召开专班会议,建立高效沟通协调机制。为安全应急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城镇化近70%,中国是世界上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城市是人口、产业、信息、财富最集中的区域,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2019年,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过程中的评价与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一批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的安全发展城市。

  2021年,应急管理部、深圳市政府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依托深圳城安院合作共建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简称“国家城安院”),致力于打造成为立足深圳、扎根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级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机构。

  国家城安院、深圳城安院秉承“两位一体”统筹运作、“一体两翼”共同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事业属性、企业属性、科研属性“三性合一”优势,充分整合国家与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源,融合前沿科技、汇聚高端人才,融合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科研探索与创新实战,作为我国第4个国家级安科院所,已逐步成为国内率先聚焦城市安全全链条、全方位、全场景的城市安全技术支撑机构和产业发展集团。

  国家城安院现有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应用示范科创载体33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4个,牵头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31项,持续深化构建城市安全科学理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体系,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安全科技创新中心。

  全方位的服务支撑模式已覆盖应急、住建、交通、消防、水务、规自、燃气、气象等多个领域,全国性的市场布局也逐步拓展至广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多个主要省市,目前已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布局建设分支机构。

  2025深圳安全应急科技展览会暨深圳应急产业博览会(简称“2025深圳应急展”),将于2025年8月21-23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9号馆举办。2025深圳应急展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消防救援局的支持指导下,由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程中心(中国安能华南区域总部)、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应急管理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市、深圳市政协,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消防救援局、国家城安院、深圳城安院、中国安能集团等主要领导均出席过大会开幕式。

  展会专业观众包括香港、澳门、新加皮、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辽宁省应急管理厅、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吉林省应急管理厅、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等二十多个省厅及超300+个城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团莅临展会参观交流。

  观众构成包括了国家应急管理部所属机构、各重要省市区政府、应急管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和应急产业上下游企业、园区等,以及城市运行、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电力能源、公共交通、海事救援、消防救援、公卫医疗、水务航运、食品卫生、危化品、物流运输、教育培训、建筑楼宇、物资储备等与“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代表。

  作为深圳应急展的联合主办方,中国安能集团华南区域总部,依托深圳的新兴产业优势,以国家应急产业链“链主”的角色,通过深圳应急展的举办,聚合政企央地各方“协作”的优质资源,实现应急供需各方高效对接,快速搭建应急产业发展新生态。

  中国安能集团是2018年根据党中央的军改决策部署,由水电部队转隶组建的一个央企,也是唯一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的央企,作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中国安能承担了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职能。2023年J9九游会首页入口,中国安能集团在粤成立华南区域总部、华南应急救援中心和华南投资公司,这是安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中国安能进驻大湾区,必将依托深圳的新兴产业优势,以产业链链主的角色,带动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助力应急产业科学发展,为深圳及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和应急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油助力,进一步展现央企的责任担当。

  依托深圳这座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城市,深圳应急展主题鲜明,突出了“安全应急”、“新质科技”、“示范应用”三大核心要素,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提升城市安全水平中的关键作用,聚焦当下社会及行业在安全应急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不同的主题汇集各方力量、推动安全应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通过展示最新的安全应急技术和产品,展会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合作共赢的平台。

  深圳应急展充分利用了安全应急垂直社交媒体平台(应急圈公众号及其新媒体矩阵)的优势,每年梳理产业趋势,解读热点政策,采访行业先锋企业家;发布展会的最新动态、亮点介绍、参展商信息等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通过推送优质内容、宣传展会亮点和参展企业,增加展会的曝光度和影响力。目前应急圈有超过50+万粉丝,涵盖了部、省、市区县及街道社区的政府有关部门,涉及安全应急产业四大类21个分类的大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

  深圳应急展充分利用应急圈创建的产业、教研、政务、CEO俱乐部等多个行业社群,通过精准定位、内容营销、互动沟通、口碑传播和跨平台整合等方式,在展前、展中、展后进行全周期宣传,有效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社群聚集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为展会的组织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应急圈CEO俱乐有超过4000+全国主流的安全应急企业负责人,涵盖了应急产业四大类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包括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等。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举办超过30+场线下公益交流活动,策划了“对话-应急先锋”栏目等;已经成长为一个业界“以交流促交易”的知名品牌活动,累计参与俱乐部线家,参与人数达逾千人次,促成合作项目超过100+个,累计合作金额超过20亿,产生巨大的社会及市场价值。

  “场景为王,先行示范”:主办单位在展会同期活动中发布《安全应急先进技术与装备典型案例集(2024年版)》,通过分享行业内成功的项目经验、创新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可以彰显组织方、参展商或参与方在行业中的专业性和领先地位,进而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直接地向潜在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传递项目的价值和潜力,从而增加获得支持和合作的机会。2025年将继续聚焦城市安全及基层应急场景,面向全国征集先进典型案例。

  深圳是全国应急管理改革及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安全应急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每年一届的先锋榜活动,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包括“年度十大先锋产品”、“年度十大创新型企业”、“年度十大先锋人物”,旨在面向安全应急领域,表彰年度具有突出贡献和创新精神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熟产品、方案、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等,为国内安全应急产业搭建展示创新趋势和创新成果的大舞台,提升活动参与度和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激励参展方提升表现。获奖的企业和产品也将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关注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助力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成立高端应急管理专家智库、2023年成立安全应急产业专家智库;展会充分利用安全应急领域专家智库的资源,提升展会的专业性、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展会的影响力以及为展会提供智力支持。由于专家智库汇聚了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在展会期间,专家智库的成员可以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参展商和观众了解行业前沿动态,还能促进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展会同期通过举办多场主题论坛,涵盖“社会应急力量”、“智慧应急”、“城市生命线”、“危化品管理”、“城市安全发展”、“自然灾害防治与工程救援”等各个维度,显著增强展会对专业观众的吸引力,论坛议题围绕行业热点、前沿技术、市场趋势等话题展开,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这种专业的交流机会能够吸引更多对行业动态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参与展会,从而提高展会的观众质量和参与度,为参展商和观众带来更有价值的收获,而行业专家则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论坛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的推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依托深圳城安院成立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建立健全政企联合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了“人工智能+应急、无人机+应急、机器人+应急、数据治理创新大赛”等众多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各类先进应急安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推出安全应急领域的示范企业、示范场景和示范产品,多个场景项目入选应急管理部“星火计划”。

  2021郑州特大暴雨、2022疫情中央援港任务、2023京津冀特大暴雨等积极协助应急部、工信部及中央援港小组提供应急物资、应急装备、防疫物资等;2020-2024年共组织院校、央企、协会、民企参与市省部级多个科研课题,经费超过5000+万;为三个省提供产业规划咨询支持;帮助10+企业参与多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项目攻关;孵化5家安全应急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多个产品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帮助各地多个部门征集超过20+试点项目;2024年支持举办工信部全国首届安全应急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2024年组织多家企业参与国内多个省市国债项目投标,收获超过3亿的中标项目。目前正在筹备100亿规模的安全应急产业基金。未来平台将在产学、产研、产城、产融领域投入更多力量与资源,助力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