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常识 /MANUAL
练瑜伽的人都知道的一本书
练瑜伽的人都知道的一本书这本书基本上回答了大部分初学者对瑜伽的疑问,也诠释了一个真正的瑜伽老师应该如何教课。下面我书中的内容去回答大部分人会问到的问题。
问:瑜伽是什么?很多人会问瑜伽是什么,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最初的练习到最高阶的练习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答:瑜伽的意思是结合——个体灵魂和宇宙灵魂的结合。这个概念太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配合我们能理解的程度,我(指艾扬格大师)把瑜伽解释为:身与心以及心与灵的结合。
如何将身心灵结合?就是我们练习的体位法,呼吸控制法以及瑜伽八支的前两支——制戒与内制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制戒是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而内制则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答:将瑜伽八支想象成一棵树。树根是制戒(不伤害,真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持戒是守住身体的五种行动器官——手、脚、口、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树干则是内制(纯净,知足,如火的,自我研习,敬奉神)控制我们的知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树干上有分枝,或长或短,或横或竖,这些枝桠就是体式。
而枝桠上长满了具有呼吸作用的叶片,提供能量给整棵树,让内外充分连接,因此树叶则对应呼吸法。而树皮包裹这树干树枝,使其不被虫蛀,更好的保护流动于叶和根之间的能量,所以树皮对应收摄。
而内在之旅中,携带能源的树液就是“心灵集中”。当这棵树健康,能量充沛是,自然会开花,而禅定就是瑜伽之树的花。最终,花转变为果实,这就是三摩地。树的精华在果实,瑜伽修行的精华在三摩地之自由、宁静、平和、幸福、这时身、心、灵统一,并融入宇宙灵性。
答:凡事偶尔为之,效果也只是偶尔出现。练习若是不规律,还是会有效,但品质不会那么好。心里不要想着自己应该有些什么特殊的东西要秀给别人看。今天你把种子埋在土里,然后说:“十天之内我要看到果子。”可能吗?时候到了自然就有果子,不是吗?每日保持规律的练习,若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练习,那不是瑜伽修行者的态度,而是狂热者的态度。
答:练瑜伽永远不嫌迟。你可能五六十岁了,心里自问现在练瑜伽是不是太迟了。心里一边说:“我要练”。一边则是犹豫不决。同一颗心,内容却相互矛盾。最好是马山刚开始,开始之后就要维持规律的练习。
答:的确有人练习瑜伽受伤,但问题不在瑜伽这门学问,问题出在老师没有经验,还有就是学生没有耐心。如果有人不能站就急着要走,就会摔伤腿,瑜伽也是一样。人们总说:“我觉得我能做到!”不行的是,“觉得”的是头脑,做的确实身体,如果你不了解身体的只会,强迫身体挺头脑的,那么身体一定会受伤。
答:瑜伽的练习会让我们跟多的思考,与内在连接,这样会令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具有分辨力,但周边的人还存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中,很多瑜伽练习者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渐渐的疏远大家。实际上,这还是自我内在修为不够。瑜伽修行生活不能脱离日常生活。
环境经常不利于个人的生活。比如好友约会聚餐,都喝酒,唯独你不喝,你会说“我对酒没有兴趣”,对方可能会说,“不给面子,不够朋友”。此时多半会不情愿的举杯,然后一杯又一杯。其实在聚会最初就说明去可以,但是我不能喝酒,我喝点饮料陪你们聊天。这样有何不妥?这表示你了解朋友,但同行不一定同调。出入自如,这才是平衡。
书中还进一步讲解了瑜伽八支如何,在体式中八支是如何同时存在的。甚至还提到了练习瑜伽的法门。但对于瑜伽老师来说,这本书的珍贵在于,它在知道我们的教学,瑜伽教学技术是一方面,态度是重点。
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老师教课,但每个人身上的效果都不一样。问题出在个人的体悟上。让心和身体去沟通,并用呼吸在中间做桥梁,慢慢的身,心,灵就融为了一体,那么也达到了瑜伽的最终目的——控制了心的波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